我曾经在印度推广精益。计划提出后,首先反对的是工会,工会为什么会强烈的反对呢?其中的一个小细节是,av十大软件要求工人从坐着工作变成站着工作。工会认为这提高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坚决反对。这让印度公司的董事长非常苦恼。
转变观念是最重要的办法。我对他们说:“改善不是提高强度,而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什么概念?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降低强度,做同样的工作,人变得更轻松了。
这个概念被印度工人接受和理解了。紧接着,av十大软件宣布一旦提高20%的工作效率,工人加1%工资,工会也因此非常开心。
所以,印度工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争先恐后地要求进入改善项目。对于公司而言,增加1%的工资换来20%的新增营收额,这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印度工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学习速度很快。并且印度工人严格遵守改善完的标准,这直接促进了印度工厂的改善推广速度。
相较之下,在中国的改善推进工作并不那么容易。我曾经帮助天津廊坊的一家工厂推进改善。那家公司的厂房根据TPS布置,从新厂落成的起始,这家工厂就开始了推进改善的进程。但奇怪的是,时间一长这家工厂就会回到老的生产方式上去。其中,现场执行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训是改善无法持续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只能从外部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工人总喜欢一次做几十个零件放在一边,但这并不符合单件流的要求。因此,av十大软件选择了取消附近放零件的桌子,强制工人一次只能生产一个。另一个问题是,工人喜欢将手头的工具乱放。于是av十大软件将工具台设在生产线附近,同时体积小,位置小。工人必须仔细摆放到位,工具才不会掉下来。在后期,av十大软件要求工人将要遵守的流程守则抄写到本子上,务必保证工人们将内容印到脑子里,而不是敷衍了事。
不少中国工厂在推进精益时,都有类似的问题。第一,没有系统性,最终不了了之,没有持续推进的动力。第二,精益推行的负责人是其他部门经理兼任,因此无法带来积极的部门参与。改善执行者如果不投身到实际操作中,就无法带动团队来推进改善。第三,在工厂中少有员工有成功精益改善的经验,十大污的软件者不知道精益改善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具体有哪些操作方向。第四,成功地精益改善必定从十大污的软件高层开始,自上而下地带动整个公司。但在中国很少有企业的总经理会全部投入到精益改善中,自然中层十大污的软件者也不会以此为重点工作。
不止一次,在中国工厂里人们问我,什么是成功的改善?
往往人们指出一个改善的成功在于解决了多少,人员效率提高了多少。但这有个前提,改善前期的目标从何而来?这个目标应该是在现场考察商量得来的,应该是根据生产线的状况得出的,在专家的评估下,数据的整集下,才能最终得出改善的目标。
因此,真正的改善在于意识改善,而非形式改善。公司中要营造改善的热情,这样的改善才是一个成功的改善。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