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松下发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销售额增长2.6倍;2004年,松下发布“跃进21计划”:三年时间将中国市场销售额从400亿元提高到700亿元;1984年,京瓷发布年度经营方针:营业收入朝着1万亿日元的目标奋进。当时,京瓷的营业收入仅2000亿日元。动辄翻番甚至三倍,这样的高目标,企业就不怕达不成吗?
高目标的本质。实际上,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最终基本实现了。高喊“销售收入要翻番、成本要减半”,这似乎不是日本企业的风格,却是很多日本企业常态化的表现。看来,目标不是随便定的,定了就要作数。它的本质,是企业通过制定高目标,深挖潜能,拉动实力提升,是站在未来看现在,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过去,中国企业在主要依靠外部机遇和企业家个人能力双驱动的自然成长阶段,首要问题是活下去,因此基本上走哪儿是哪儿,无所谓战略,更谈不上明确目标。显然,不敢提出企业发展高目标,只求自然增长,难免会随波逐流,掉进碌碌无为的泥潭。战略意志决定战略目标。一旦度过生存危机,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导入战略并制定目标。因此,有没有清晰的目标,是衡量企业是否进入战略性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发展目标是企业战略的核心构成。企业家的战略决心有多大,战略意志有多强,战略智慧有多深,战略定力有多足,企业的战略目标就会有多高。从自然发展到战略性发展,企业要敢于定出高目标,追求跨量级突破,这样才能拉动作战团队,用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的英雄主义气概,挑战高目标,用销售增量、利润增量和价值增量,拉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立大志、立长志。目标承载的是企业发展志向,用高目标拉动实力提升,要求企业家必须是理想主义者。只有高举战略性发展大旗,作战团队才知道攻城略地、开疆拓土的方向在哪里,否则团队萎靡,很容易陷入内卷。企业家要立大志、立长志。但这并不代表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定高目标”是从中长期视角着眼,但从短期来看,目标的设定必须合理,具有可达成性。“有言实行”是美德。日本有一种说法,叫“不言实行”,意思是嘴上不说,只要行动就是美德。但稻盛和夫认为,“有言实行”才是一种美德。企业掌舵者要学会当众宣布:“我的目标是要做成这样!”公开宣布就没有了退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公开场合宣布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是企业家迈向成功的必备素养,既是对自我的鞭策,也是对员工的激励,更是对社会的担当。正如稻盛和夫所言,“自己一定能够完成”的信念是推动人类走向目标的原动力。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