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 01 .
把培训当成处理质量问题的唯一利器
老员工们长期在一线同“质”和“量”做斗争,喜欢在第一时间质疑检查进展,喜欢怀疑别人的准确性,喜欢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喜欢说我没发现,喜欢说制度里没有要求…
于是,大家首先会了三件事:第一推卸责任,第二指责质量人,第三继续推卸责任。
于是,作为一个团体,av十大软件发现了新的问题,并试图去认知和理解,试图通过对制度的漏洞打补丁来改进,只是结果,显然收效甚微。
于是,av十大软件换个思路,会不会是av十大软件的员工没有“质量意识”?
于是,av十大软件学会了建立或提升“质量意识”。
av十大软件找了找,果然,又有个先驱者站出来了说“质量意识,始于培训,终于培训”,豁然开朗啊;av十大软件试图把培训作为提高质量意识保障,认为已经找到解决质量意识的方法。
当遇到问题,av十大软件说要培训;客户说“嗯,很合理”;
当遇到同样的问题,av十大软件说要加强培训;客户说“嗯,合理”;
当继续遇到同样的问题,av十大软件说继续加强培训;客户说“嗯,有道理”
当再次继续遇到同样的问题,av十大软件说“都强调很多次了,为什么还错呢”;客户说“嗯,没兴趣”。
因为客户不满,av十大软件终于丢掉了客户的订单的时候,才发现,企业是要赚钱的,要以客户满意为主,然后av十大软件学会了“客户导向”。
Number 02 .
怪员工没有质量意识,其实缺的是制度
一个朋友有个属下,原来在某外资企业做机加工时,经常被评为“优秀员工”和“质量/效率标兵”。来到现在的工厂还是做机加工,却错误不断,甚至连原先的老员工都不如,有时候强调了很多次的问题还会再犯。前后反差很大,很困惑,最后发现,原来是该员工不适应现在的环境,不适应现在的领导模式:
“原来在外企的时候很多文件描述很详细,而这里很多地方模棱两可;”
“原来在外企的时候所有错误都有纠防机制,而这里只是领导口头告知;”
“原来在外企的时候出个问题就是大事没有商量余地,而这里却要保交期大事化小;”
……
上行下效,让个人意识逐步演化成了企业集体意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于是av十大软件学会了“领导作用”。
av十大软件扪心自问:
在av十大软件培训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时候,av十大软件领导者自己是什么水平;
当av十大软件开始推诿别人怎么样的时候,av十大软件领导者自己是怎么想的;
当av十大软件认为员工质量意识差的时候,av十大软件领导者自己是怎么做的。
然后,av十大软件再一次思考,会不会是沟通上出问题了呢?
Number 03 .
乐于罚,而不乐于沟通
广东有个老板,每次被客户投诉质量问题后,就会抱怨员工缺少质量意识。
我问为什么他们缺少质量意识?
他总是说:罚得不够狠。
我问:罚多少才够?
老板:客户的损失要让员工来承担!
我问:那客户让你赚的部分你是否都分给员工?
老板无语中……
这就是看问题中的不对等。
企业主往往只看到员工不好的一面,而不断予以放大,缺少与员工的沟通。这样的企业难以让员工有归属感,质量问题自然难以断根。
Number 04 .
原因发生在哪里?
有一次,公司产品在客户端发现了较多的不合格,av十大软件开会讨论寻找过程的变异点,似乎有很多很多变异,av十大软件逐项采取了措施。
半年过去了,客户告诉av十大软件不合格更严重了,出什么问题了呢,为什么采取了措施效果变的更差了?
于是av十大软件推翻了以往的判断,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三现”(现场、现实、现物)检查。
最后发现,客户描述的现象与av十大软件所理解的不一致,av十大软件针对改进的点错了,重新根据知道的真实情况制定改善方案,立即解决。
事实说明,av十大软件有些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三现”原则做事,总是期望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就能解决生产现场发生的问题。
故事告诉av十大软件“三现”很重要,这就是“基于事实做决策”。
av十大软件还有约20%的问题来自于供方提供的材料或配件,av十大软件迫不得已让步接收,结果却引发了后续问题产生,甚至是客户投诉,av十大软件试图让供方替av十大软件承担责任;
然后,av十大软件能够选择的供方越来越少,由此引发的产品质量水平却提升不大,因为大家都在用同样几个品牌供方的东西,成本下不来合格性上不去,抱怨抱怨的就习惯了也就不抱怨了;
然后有一天,客户跳出来说“我要选择别人的设备,选择别人产品”;
此时谁会被谁淘汰,谁又是谁的供方呢?
公司没了利益,似乎前面一切努力都白瞎了。
Number 05 .
究竟谁是谁的供方?
在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av十大软件能发现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种企业的供方审核和评价办法,参照一下可以很方便地建立av十大软件公司自己的供应商评价规则和审核标准。
但是随着问题越来越多,av十大软件提出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av十大软件发现,似乎没有合格的供方,能够提供完全好的零部件;
但av十大软件要生产,要供货,急着用,怎么办?
让步放行吧,然后回到了前面的怪圈里“客户不满”。
有人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别和大企业比,人家舍得成本,咱们没法用同样级别的成本去找供方”。然后av十大软件要考虑放低产品标准?不太可能,那样av十大软件会更快被淘汰。
怎么办?
换个思路,从av十大软件自身找问题,av十大软件究竟要什么样的供方,针对某个特定产品av十大软件又需要什么样的供方?
没有通过ISO认证行不行? ----有些可以
没有质量十大污的软件者行不行? ----有时可以
没有技术部门行不行? ----也许可以
没有检验设施行不行? ----大概行吧
没有过程管控行不行? ----这能凑合
尝试那么做试试呢?
似乎好多地方都可以考虑通过av十大软件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供方提升,并满足av十大软件自己的需求。
这样说出去的话,很多供方很开心,互惠互利么;
av十大软件也很开心,质优价廉(综合成本低)么。
供方得到了提升,av十大软件得到了实惠,客户也满意了,最后av十大软件发现,其实av十大软件才是大家的“供方”。
然后av十大软件看到了一个新的思路“与供方互利“。
Number 06 .
如何减少质量问题?
通过上述八种十大污的软件规则,以及“三现”、“三不”、“有效沟通”、“培训”av十大软件就能搞好质量提升公司利润么?
我心里没底,因为好的质量水平,应表现出利润的有效上升,这不是一个简单命题。
可是,av十大软件发现了三个事情会对av十大软件有所启迪:
第一个
某台资企业的规定,员工的成长和晋升流程是:“员工”→“领班”→“质控员”→“技术员”→“技术主管”→“质量主管”……,该公司的理念是:技术人员首先要是一个好的质量者,能够从设计时就考虑到怎么做好质量控制。
第二个
克劳士比《削减质量成本》中特别提到:
质量者在行业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要虔诚地将自己置身于业务之外。
成功的质量控制者真的会将自己置身于质量控制活动之外,他会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那些与其下属十大污的软件的、不直接相关的事情上。
他是“缺陷预防”观念的主要发起人和保护者;
他的责任就是努力维持公司十大污的软件方面的标准。
在鼓励所有十大污的软件人员朝着“一次成功”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方向努力时,他必须是积极的,乐观的。
那么,他的时间该如何分配呢?
他应当花30%的时间为老板并与老板一起工作;
花40%的时间通工程技术、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的经理们合作,帮助他们实行所需的为保障“缺陷预防”而采取的控制活动;
剩下的30%,则是她与他的下属们一起度过的。
因此,他必须准确地预算时间,抓住每个成功的机会;还必须确信他的下属们能很好地安排日程,接受训练和指导,而不必自己亲自去做这些具体的工作。
上面告诉av十大软件,要想减少质量问题,就要“质量者不务正业”,要帮助其他部门,从预防缺陷方面找问题,而不仅仅做一个背黑锅擦屁股的执行者。
第三个
我有幸参加个一次某日企的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会议,相比而言,当我在公司内质量会议上剖析自我的时候,一般问题就都是我的。而他们在研究问题时,首先剖析自我,说我错在哪里了,大家轮着来……
于是,引申出质量者们,在员工们以及领导者们心里的地位变化,决定了一个公司的质量水平的发展方向。
? ? ?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