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工作最终还是为了工资,制度明确奖罚分明 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另外就是需要结合培训也就是言教,不断提升品质意识才是长久之计!
下面送你个文章: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av十大软件普遍把质量理解为“符合性”,即产品符合规定要求,这一概念是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对应的。而现在则应该把质量理解成为“适用性”,就是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的程度,应该包括:设计质量、免费看污的十大app质量、有效性和现场服务质量。
产品设计、免费看污的十大app生产等任何一个过程,其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产品质量,包括:操作人员、环境、机械设备、操作方法、原材料等,简称为4M1E。当然,这是质量十大污的软件的常识,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才产生了质量的波动性,如果,这些波动性偏离了正常的分布规律,就说明过程中存在异常因素,就需要av十大软件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让av十大软件重复一遍:需要av十大软件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再重复一遍:需要av十大软件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这里有两个重点:有效地和过程质量控制。
关于“过程质量控制”,av十大软件在ISO9000当中有很详细的说明,其中要点的是“质量持续改进”。
持续就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是“抽风式”(病发作了才有行动,主要是看谁倒霉)。
更不是“扑火式”(救完前面救后面,忙得不亦乐乎,给领导的感觉那是相当的勤劳),
最恶劣的是“应付了事”(罚罚款、处理几个人、糊弄糊弄上头、甚至还学习政府那套什么严打、重罚),
这些都不是过程质量控制的根本,根本是在于改进,持续的改进。
那么,怎么才是持续的改进呢?
我觉得: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人会说,你这是套话,其实不然,如果思想都不统一,你想你的,我干我的,这工作还能开展吗?认识更重要啊,如果安全认识够高,那两个学生也不会死,如果质量意识很好的话,咋会出现螺栓忘拧?
其次,就是实事求是,不要试图去推卸和遮掩,谁坏肚子谁自己知道,怎么装,最后拉出的都是西。
第三,是不断进行研讨和进行培训,当然,也包括交流,宣贯。尤其是对于质量问题研讨和分析,应该刨根问底,追溯根源,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解决问题的实质,而不是靠主观和成见,就轻易下出类似这样的结论“那肯定是技术问题”“那肯定是图纸问题”“那肯定是生产问题”。。。或是没有根据和错误根据的问题。
培训更加必要,作为一名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动不动就说“这我也不懂啊,你们看着弄吧”,都这样还不培训行吗?都不敢相信质量怎么保证的。
还有一个重点是“有效”。
以上说到的三点,应该算是“有效”的保证。
那么动用处罚手段,是不是有效的?
据说,火车站广场负责卫生监管的老大娘看到有个小伙子吐痰,便走上前去对小伙子罚款5元,小伙子看了看,说凭什么罚我?老大娘说有规定:随地吐痰罚款5元。小伙子那往哪吐啊?老大娘说:垃圾桶。小伙子看了看,哪有垃圾桶啊?老大娘说:在厕所拐角那有一个。小伙子脸红了,顺手掏出一张10元钱交给老大娘,又转头使劲吐了一口痰,然后对老大娘说,不用找了。
处罚,是对无知的人采用的手段,处罚唯一能起到只是一时的震慑作用,不仅不能保证以后杜绝类似问题,如果处罚不当甚至还会起到很大负面作用。更有些人拿处罚的手段来招摇过市,蒙蔽领导,看似已经对问题解决了,进行处理了,而实质确是表面文章,任何长远和有效的措施都没有。更有甚者,为表明态度,还采取自罚,以博领导一笑尔。
那么,抓倒霉或是抓(坏)典型是有效吗?杀一儆百的做法和处罚差不多,难以持久。
我觉得好的质量体系和运作方式才能持久。
根据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的关键是质量体系内部审核。通过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使其成为符合项,达到质量改进的要求,同时也是维持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的重要工具。
除此以外,还有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一是、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人员(不是质量检查人员)的缺乏和不足。很自然对质量十大污的软件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制约。
二是、质量、成本、工期哪项更重要,是QCD还是DQC?
转载一个小故事,有一企业,营销部门下一个订单,明确订单要按时完成,否则将支付空运费,生产部在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计划和质量返工问题致使在出货前一天安排通宵加班赶单,当时生产部经理给车间下命令,必须做完才能下班,第二天早上,准备出货时,品管部发现质量明显不符合客户要求,不准予出货。生产部就抱怨品管部标准把得太严,事先又没通知生产部门,要求货先发出待客户反馈再说,若重新返工,不仅交期跟不上,而且成本要增加很多,恐怕整个订单做下来要亏本,不准备安排返工,品管部则坚持货若发出,客户肯定会投诉索赔,公司损失会更大。做生产十大污的软件,是把交期达成放在首位、还是把质量放在首位,或者是成本放在首位?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