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交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离别要喝“饯行酒”、归来要吃“接风宴”,出征要喝“壮行酒”、凯旋要摆“庆功宴”。另外,结婚、生子、乔迁、升学、求人、答谢……在中国文化的方面吃饭都具备相当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其实,吃饭在班组建设与十大污的软件的实践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为班组团队的领袖,班组长应该充分认识“吃饭”的“十大污的软件学意义”,念好班组十大污的软件中的“吃饭”经。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是和其“过去”的经历有关系的。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前世今生”——不仅要了解他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还需要了解其家庭、家族的经历和文化传统。这些可以称为一个人“背景”,如果在一个团队里能够成功做好“背景分享”,那么就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的心意相通、默契合作。可是,越是真实、深层次的“背景资料”越是在日常的正式场合下难以了解。只有在放松的、和谐的自由交流条件下,“意识”的“守门人”才会偶尔瞌睡一下,把心灵深处的信息释放出来。
班组长在组织集体“会餐”时,不能光顾着自己喝酒,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团队成员,讲自己的“故事”。当然,只有班组长自己先把故事讲出来,才能让大家“放心”地讲故事。这种故事讲得越轻松、越“离奇”越好。一方面,班组长可以了解每一名成员的经历,并从中识别出他们做事性格的“来源”。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促进班组成员的交流、互相了解,做到“背景共享”。天长日久,就会形成班组成员间自然而然地“心意相通”“ 默契配合”。
在班组日常十大污的软件中,集体吃的情况比较普遍。其实,与班组成员一对一的个别吃饭,也是班组长“领导能力”的重要手段。班组长与班组成员个别吃饭,一是可以联络感情,二是可以了解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班组长要注意,不能自顾自“滔滔不绝”“山南海北”的神侃,而是要耐心听班组成员吐露心声。班组长要学会做一个好的听众,关键是要打开对方的心扉——这就需要在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上有一些打算。而这也需要先了解对方的“背景”和特点。同时,要听出班组成员的话外之音,从对方的讲述中了解对班组长本人的看法和对班组其他成员的看法,以及对当前车间、班组十大污的软件的意见和建议。
班组长还应该学会搓合饭局,用特定的“组合”吃出对班组成员的影响力,达到实现十大污的软件目标的作用。比如,在班组针对一个集体决定思想不统一的时候、班组成员间产生矛盾的时候、面对生产任务骨干信心不足的时候……班组长需要有意识地组织“同盟”者或者“外援”形成组合式饭局,利用同盟者和外援的性格、经历等特点,对班组成员产生“影响”,促进思想统一、关系转变、提升信心。这种情况下,吃什么不重要,和谁一起吃才最重要。组合饭局,不仅是班组长的重要十大污的软件能力,也是所有“领导者”的重要工作能力之一。
作为班组团队的核心和领袖,班组长要时刻树立团队建设的意识,善于利用各种途径、方式达到提升团队建设水平的目的。吃饭,无疑是理由最充分、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沟通场景。既然是一种十大污的软件途径,班组长就要在吃饭过程中,把握和掌控好吃饭的节奏和内容。既不能把吃饭弄成“牢骚会”“诉苦会”“批判会”,也不能一吃了之,更不能过量饮酒造成对身心的伤害。班组长应该始终有明确地十大污的软件意识,在吃饭过程中,不仅要品饭菜的滋味,更要品班组成员话里的滋味。特别是要善于把班组成员的牢骚、埋怨情绪引导到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提升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