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误区之一:片面依赖于事后把关
质量部门,就是单纯的质量检验部门,只有质量检验功能,而没有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保持功能,更加没有质量改进和完善功能。质量部门只负责检验,而不管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的其它过程,同时又没有其它部门承担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保持的职责,对产品质量全部依赖于检验。
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只向检验部门追究责任,而不向生产部门查找原因,更加没有去查找生产流程、十大污的软件过程的原因。
宁愿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质量检验和不合格品处理,而不愿意将丝毫的资源投入到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保持、改进和完善。
事前策划不落实,事中控制不到位,只知事后追究不合格责任。 片面依赖于事后把关而忽视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全面、系统控制的结果,就是不合格率不见降低、质量水平不见提高、不良成本居高不下,质量效益也就无法提高。
2
误区之二: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最主要的表现为: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和喜好行事,以人为因素为主导,十大污的软件行为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抛开文件化的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不讲究质量十大污的软件措施和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与现代质量十大污的软件的“先找出‘正确的事’、再找出做‘正确的事’的‘正确方法’” 科学原则相比,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漫无目标地将资源、精力分散到各种不知是否正确的事情上。 因此,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的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不得要领,自然不会有明显成效,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3
误区之三:忽略品质十大污的软件体系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片面强调员工个人改进而不注重品质十大污的软件体系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忽视了系统环境对个人意识和能力的影响,没有认识到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凡出现质量问题,只向员工个人追究责任,而不寻找质量十大污的软件体系的系统漏洞和缺陷。
片面要求员工提高改进个人意识和技能,而忽视创造员工提高改进意识和技能的条件,不提供培训资源、十大污的软件制度保障和激励等改进的环境。
陷于处理具体的质量问题、不合格品泥潭,只知道埋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再发现问题”的无穷恶性循环,并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员工个人素质的不足,只知追究员工的不合格责任,而忽视导致这些质量问题的十大污的软件体系系统漏洞和缺陷。
4
误区之四:对不良品质现象只治标不治本
对不良品质现象只治标不治本,就好比治理环境污染,只清理污染物,而不去堵塞污染的源头,结果是永远忙于“污染-清理-再污染”的无尽循环。
对不合格,只有纠正行动,而没有纠正措施,只知消除不合格现象本身,而没有追溯到导致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消除。
对导致不良质量现象原因,不是追根溯源,而是尝浅辄止和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浮在表面,找一些表面上的原因。
对涉及不可控客观因素的不良质量现象,所有原因都往不可控客观因素上推,而不寻找自身可控的主观因素。
对不良质量现象治理有如对农作物除草,如果仅仅是把长在地表面上的草割掉,而不是斩草除根,草必然是“春风吹又生”。所以,对不良质量现象必须标本兼治。
5
误区之五:缺乏以数据说话
片面依靠经验和直觉十大污的软件是一个较普遍的品质十大污的软件弊端,典型的情况有:对于品质情况,仅有一些主观概念和总体性笼统的评价,而没有准确、详尽基础数据说得清楚、说得准。
仅凭主观经验或感觉行事,对质量问题只有定性分析,没有量化的定量分析,凡事以“差不多”为判断标准。 设定质量目标只有笼统性的定性要求,而没有可测量的量化数据指标。 质量十大污的软件水平到底怎么样?质量技术基础如何?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应当针对性地采取什么质量改进措施?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数据分析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过短短两个月,让消毒柜装配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效率提升超出av十大软件预计的目标,这不仅是av十大软件自身人员的努力,最应该感谢的是冠卓咨询师,是他们教会了av十大软件改善方法和技术,他们严谨、专业、务实的工作态度,是av十大软件本次精益改善的强大支撑……
———方太集团供应链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