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改善经验分享
?
项目一 包塑制程毛边改善
?
项目描述:
?
汽车门锁件属于埋入射出成型的一种,成型时很容易会有飞边情况产生。当我取得样件之后,看到成品外观飞边情况相当严重,立即前往现场了解生产状态。
?
到了现场一看,模具及模仁表面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场没有专门调机员,难怪成型出来带有一大片毛边,直接影响了产品状态,一堆人员在处理产品飞边。
?
当时有立式注塑机2台,车间员工5人(含工程师一名),每月出货量约3,000pcs 。
?
我将此情况向公司高层汇报,要想解决产品飞边问题必须先从模具改善做起,重新检讨模具状态,模仁损坏部份可以维修的拿去送修,无法维修的模仁新制,建立起模具维修流程,建立模具生产履历,及模具维修保养计划的制定,并确实要求基层干部去落实执行。
?
3个月后,交货越来越顺利,不再有交期延误之事发生。于是我开始策划进行将原先委外生产的料号转为内部生产,考虑到厂内产能负荷的情况已超载,于是我将产能评估算出,经与公司生产、生管、业务沟通过后,来请购一台立式圆盘型注塑机,来满足此项内制需求。
?
采用立式圆盘式注塑机的理由很简单,模具可以开设双下模,当一个下模在成型时,则另一个下模让员工摆放铁件(需考虑预示量,并非所有机种都适用)。一套模具可以多开一个下模,提升产能,模具成本约增30%左右,生产效率比滑板式注塑机提30%以上,单位时间的产出量增加。
?
此时每月出货量达到100,000pcs。
?
项目职责:
?
注塑模具改善、车间场地规划、注塑机台及辅机以及热流道模具导入等评估方案,来减少生产制程上的浪费。
?
项目业绩:
?
o?? 注塑机由2台增加至6台,日产量由3,000pcs提升至200,000pcs。
?
o?? 建立内部包塑模具简易维修保养机制,大修委外处理。
?
o?? 委外生产料号全转为内部自制,生产成本由每0.65降至0.50元。
?
o?? 员工人数由5人增加至35人(两班倒),分成注塑成型及后处理两个组别,由两个组长带领。
?
o?? 生产良率达99%以上,出货及时率达99%以上。
?
o?? 因应产能的需求,视该机种的预示量状况来考虑是否开设热流道模具,同时塑胶粒子的用量也逐渐增加,经与与塑胶供应商协商取得最优惠材料价格,塑胶材料采购单价由原先的每公斤78元降至每公斤66元,降低了生产成本。
?
项目二 焊接设备取代人力
?
项目描述:
?
导入焊接设备来减少人力,确保产品质量。
?
项目职责:
?
导入半自动焊接设备,原先以人工电路板焊接有虚焊、假焊、漏焊等情况,并且焊接产生烟雾对人体有害。
?
手工焊接每小时人均产出 160pcs,焊接操作工有8名,日产出量约10,000-12,000pcs (依料号不同而有差异),前期找供应商过来做试作验证,得到在一套工装情况下每小时最高产出可达150pcs,良率达90%以上(摆放物料时间为70S,焊接时间为50S,一人操作),属于典型的人机协作,经评估过后若要满足每月300,000pcs的需求量,至少需要两台以上焊接机并进行两班生产。
?
经讨论验证:一个料号需要5套工装来维持生产,三个人操作两台设备及上下料,可以大幅减少人员等待机器焊接时间,人员搭配焊接工装来生产,设备焊接产能最高达到550pcs/h,质量稳定,良率达98%以上。
?
项目业绩:
?
o?? 焊接工(一班)人数由8人降至5人,直接节省3名员工薪资(以每月薪资4,000来算,相当于节省144,000元/年)。
?
o?? 生产出来的质量一致,良率达到98%以上。
?
o?? 原焊锡人员流动率高,人员熟练度低,岗位人员流失快,改用设备后,人员快速上手,培训时间短。
?
o?? 空下三个生产工位,增加生产面积利用率。
?
心路历程:
?
举以上两个案例来说明,不仅因为这是我从生产主管岗位转换到生技主管的一段历程,更是我人生中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
?
大学时代学习的是模具本科,学校老师经常说模具为工业之母,为什么这么说呢?
?
av十大软件使用的物品,金属、塑胶、橡胶等物品,无一不是经由模具生产出来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是我当初选择模具工程系就读的原因。
?
出社会工作之后,深刻体会到工业工程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
这得从我的职业生涯说起,学校毕业后,刚出社会的我只懂得产品及模具设计,对生产线上的事物都是很陌生,所幸我所从事的是汽车行业,拥有完整的体系流程,以及很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我之后岗位的转换起到极大的帮助。
?
之所以会接触到工业工程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岗位的轮调,经常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自然会有很多的疑问,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离不开工业工程这门学问,好比说“今年我的订单量增加了,我就要考虑是否增加设备/人力等很多因素,当然首先我得了解目前生产线上的情况,有没有瓶颈工序,或是设备稼动率低等问题,综合汇整以上资料,来作出评估。
?
闲暇之余,也会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一些工业工程的文章。去年9月份开始接触魏老师的网络课程,听着听着越发收益越大,久而久之就养成每周二固定听课的好习惯了。下半年开始在公司内部推行工业工程师学习手册内部培训计划,虽然后面课程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但我相信学员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学习,精益生产的种子迟早会发芽。自然对公司的人才养成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成为公司改善的好文化,从而提升公司竞争力。
?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